女星大S (徐熙媛) 因病猝逝日本,火化後骨灰由丈夫具俊曄和小S等家人護送回台,暫時放在家中安置。小S7日透過經紀人證實姊姊之後將以樹葬的方式回歸自然,然而有殯葬業者卻透露,樹葬並沒有比較環保……

圖片來源 / 翻攝自微博
根據媒體《中時新聞網》、《ETtoday新聞雲》的報導,一名擁有30年經驗的殯葬業者對外表示,「骨灰在短時間內無法溶於土中,因為鈣與雨水酸性結合後形成碳酸鈣,通常會結塊,而非溶解。早年實施土葬時,先人骨骸歷經50年甚至百年,仍可大量撿拾,可見骨灰是否能與土壤融合尚有疑慮」。
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 / 翻攝自Environment.co
該名殯葬業者直言,樹葬並非如大眾認知那樣環保,因為2年內土地會重複利用,但骨灰沒有辦法在時間內分解,因此業界大多都還是會將骨灰挖起來丟進焚化爐燒掉。不過台北市殯葬處駁斥這樣的說法,澄清任何一個縣市政府環保葬區都不可能把泥土挖起來再焚化。
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 / 翻攝自Return Home
北市殯葬處指出,參加環保葬的骨灰,火化後皆須經再研磨成非常細的粉,以更小分子狀態埋入挖好的土壤洞口中,且同一個洞不會有重複亡者,該區會休養生息至少2年,另每月會派員定期噴灑溶磷菌、覆蓋培養土以幫助骨灰逐步分解。若2年後骨灰沒有融得徹底,該區還是會持續養地,一定程度後才再開放葬區使用,強調樹葬是體現對生命的尊重與環境友善的環保葬之一。

圖片來源 / 翻攝自北市殯葬處
台灣老一輩的民眾都深信「入土為安」這個道理,人過世後,就是要土葬,且要定時去掃墓,幫親人清理墳上的雜草,慎終追遠。然而,近幾年因為土地不夠,再加上追求環保,也為了減少麻煩,大家都開始崇向火葬,風氣漸漸改變,但你知道嗎?有些人甚至連骨灰都不想要,拜託晚輩直接灑進大海或花園,這是為什麼呢?

示意圖,圖片來源/今日頭條
根據《今日頭條》報導,少數民眾在生前,就會交代子女下利下遺囑,表明「不留骨灰、不要墓地、不求後人祭拜」,通常會有這種念頭的,極有可能是這3種人。
1.看透生命真相的人
他們對於生死的理解與他人不同,認為這世間,所有事物全是過客,錢財跟名譽都生不帶來、死不帶去。看看古代那些歷史人物:比如秦始皇、漢武帝、唐太宗等人,生前統轄中國,堪稱霸主,死後多年,終究跟普通人一樣,成為一堆白骨,深埋在歷史的洪流中,「既然如此,何需對骨灰執念?」

示意圖,翻攝自《壞媽媽》
2.心裡只有子女的人
一些父母直到死前,心裡都還惦記著子女,替晚輩著想,但若選擇土葬或火葬的話,逢年過節,他們還得舟車勞頓地趕來祭拜,甚至會睹物思情,更加難過,永遠也無法走出,乾脆將骨灰與大自然合而為一,也能減少許多麻煩。

示意圖,翻攝自《壞媽媽》
曾經有位老人,生前替自己買了墓地,但看到女兒為了孫子的教育費負債連連,忙得焦頭爛額時,他立馬賣掉墓地,將賺來的錢交給孩子,「父母為了小孩,連命都可以不要,更別說墓地和骨灰了!」
3.心有情結,嚮往自由
少數人在生前,扮演多重角色,比如:子女、父母、媳婦或女婿等,壓力大到喘不過氣,無法自在地做自己,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,身上彷彿綁著一條鎖鏈。不過,一旦過世後,與陽世間有關的恩怨也化成一縷青煙,他們只想回歸自然,放飛靈魂。

示意圖,翻攝自《壞媽媽》
曾經有位老太太,死前囑咐孩子,要將自己的骨灰灑在花園,不願與會對自己家暴的亡夫合葬在一起。這大概是老太太一生中,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能真正做回自己的時候吧!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