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記得它嗎?「發燒、狂咳」不是新冠 醫揭元凶:從沒消失過

隨著天氣越來越熱,各種細菌和病毒也開始活躍,近來流感和新冠疫情逐漸升溫,疾管署預估新冠確診人數將於6月底至7月初會達到高峰,累積確診數恐破170萬人,提醒近期若是有發燒、咳嗽等症狀最好先快篩確認。不過有小兒科醫師指出,除了新冠外也要特別留意1病毒,因為症狀

June 9, 2025
選擇語言:
TEEPR原創
採訪報導
綜合報導
編譯
特稿

隨著天氣越來越熱,各種細菌和病毒也開始活躍,近來流感和新冠疫情逐漸升溫,疾管署預估新冠確診人數將於6月底至7月初會達到高峰,累積確診數恐破170萬人,提醒近期若是有發燒、咳嗽等症狀最好先快篩確認。不過有小兒科醫師指出,除了新冠外也要特別留意1病毒,因為症狀也非常類似……
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 / 翻攝自Docs Medical Group

 

兒科醫師黃紹基在粉專發文表示,「最近各種病毒齊發,孩子常常得了一種後不久又中另一種」,他就分享近日遇上的一起病例,有位8個月大的寶寶來看診,有發燒、咳嗽、流鼻涕等症狀,就診3次接連做了流感、呼吸道融合病毒 (RSV) 快篩都呈陰性,最後被轉診到醫院做進一步檢查。
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 / 翻攝自3aw
廣告1

 

醫院急診後續替寶寶做了新冠、腺病毒快篩,結果也都不是,由於抽血和X光檢查都沒有太大問題,打完點滴便讓孩子出院回家休養。誰知後續寶寶又發燒,且咳得嚴重,只好又回診所就診。黃紹基醫師看了看病歷心想「應該是它吧!做了快篩後,果然深深兩條線」,原來寶寶感染的其實是「人類間質肺炎病毒 (hMPV)」。

圖片來源 / 翻攝自臉書 (小基醫家愛叮嚀),下同

 

「大家還記得它嗎?」黃紹基醫師表示,最近hMPV的鋒頭雖然被新冠壓下去,但疫情一直沒有消失,因此提醒家長,當孩子發燒合併呼吸道症狀,其他檢查和快篩都做了,還是找不出病源,就得懷疑是否為人類間質肺炎病。

廣告2

 

近來新冠疫情嚴峻,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分享診間病患的常見症狀,直言這波疫情「更多更嚴重」,呼籲大家一定要注意這次症狀跟一般感冒很不一樣,並提供6招保健防禦招式。


示意圖非當事人,翻攝自unsplash

 

張益豪醫師指出,這次病患常出現「喉嚨痛得要命、容易發燒、疲倦」3症狀,就算以前確診過、打過疫苗還是會發燒,喉嚨很紅腫,易咳、痰多又黏,即使好好睡覺仍有疲倦感;少數人仍暫時喪失嗅覺味覺。


翻攝自臉書 (張益豪醫師) ,下同

 

要怎麼區分一般感冒或新冠?張醫師解釋,這波新冠症狀很快又嚴重,感染後一下子就發燒,呼吸道、腸胃症狀迅速出現。而且吃針對症狀的藥物「緩解的速度不明顯」,建議再次回診檢查調藥。這波新冠病毒的傳染力也很強,容易一人生病全家遭殃。張醫師提醒新冠跟流感症狀相似,建議可以跟醫師討論用「三合一快篩」,戳一次鼻子就能驗A流、B流和新冠。

 

因應日漸升溫的新冠疫情,張醫師也分享「防禦三大招與三小招」:
三大招
洗手:防禦各種病菌的絕妙武器,千萬不要低估,甚至比用酒精消毒手部更好。
口罩:口罩的優勢不用 (講) !過往新冠疫情期間都已經證實給大家看了。
疫苗:新冠疫苗、肺炎鏈球菌疫苗、Tdap 百日咳三合一疫苗、 (冬天時的流感疫苗) 打起來!

三小招

微隔離:遠離人群,人多病毒多,交叉感染多。
作息正常+運動: 內而外地建立免疫力與恢復力!
營養補充: 抗氧化的維他命、鋅離子、腸道益生菌 (可參考肺腸軸理論) 、適當的草本調理元素 (百里香、魚腥草、生薑) 。

蝴蝶轉彎增強?「生成颱風」關鍵時間曝
估170萬人確診新冠!醫示警「2症狀先快篩」:掛號名單深不見底
7成人都中招!「晚上睡覺」也會中暑 冒1症狀代表中了

參考資料:Facebook
TEEPR 亮新聞著作權聲明:非法抄襲TEEPR 亮新聞網站請注意,本站所有內容皆由自家TEEPR 亮新聞 編輯撰寫,並非如非法內容農場複製貼上。本網站之文字敘述、圖片、影像視聽及其他資訊等,非經授權,不得轉載。如侵權將立刻請臉書封鎖專頁。微改標題、圖片、前段,仍然抓得到!
分類:台灣
加入粉絲團! 還記得它嗎?「發燒、狂咳」不是新冠 醫揭元凶:從沒消失過留言按此 好友人數分享! 好友人數加入好友
廣告
廣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