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經濟部先前才針對「淘寶」登記項目與營業項目不符部分開罰120萬元,現在財政部關務署再新增線上海外購物門檻,一類買家恐會被海關盯上!
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 / 翻攝自Reuters
根據媒體《ETtoday新聞雲》、《TVBS》的報導,財政部關務署在18日新增海外貨物通關來台認證新規定,海外網購實名認證APP「EZWay 易利委」自6月20日起,將不再接受「海外IP」的申請認證,也就是說,人在國外將無法進行EZ WAY認證。

圖片來源 / 翻攝自EZWay易利委APP
關務署表示,由於近來冒名及詐騙包裹嚴重,經清查發現很多都是境外IP冒名連線EZ WAY,為了不讓爭議IP從海外報關,因此祭出新規,以減少交易糾紛。
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 / 翻攝自Medium
財政部關務署在2017年修法,貨物進口來台商品價值在2000元以下,且半年內進口次數不超過6次,可免除關稅、貨物稅和營業稅。為方便申報通關,民眾可透過EZWay 易利委線上報關。如今新制上路,關務署就提醒,有線上海外購物計畫的民眾,建議在出國前完成實名認證及預報程序,以免貨物卡關。

圖片來源 / 翻攝自財政部關務署
現在詐騙手法層出不窮,除了最常見的電話詐騙,利用「假包裹」騙錢在近幾年也成為慣用手法。一名網友在超商取貨時就莫名其妙多了一件包裹,傻傻付錢取件才知道被詐騙,店員透露若包裹上有「3個字」就千萬別領。
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 / today
一名網友在臉書社團《爆料公社》上發文表示,他到超商領取包裹,結果突然多了一個,他沒多想就花了899元取件。回到家後,他發現包裹上姓名、個資全都沒標示,打電話到上頭附的客服電話也無人接聽,這才發現疑似是領到假包裹了,提醒大家該間公司很可能是詐騙集團。

圖片來源 / 爆料公社,下同
貼文曝光後,許多網友都紛紛回應,辨別詐騙包裹並不是看公司名稱,「反正只要寫『非賣家』就是詐騙就對了」、「有問過店員,『非賣家』就是別領,好幾個人都被騙過」、「應該不一定是看公司喔!是要看是不是有寫『非賣家』」、「有問過店員,寫『非賣家』的通通都是詐騙」、「雖然領了還是可以到那間物流公司退款,但真的非常麻煩,看到『非賣家』真的就不要領」。

臉書專頁《臉書廣告退貨自救聯盟》表示,收到詐騙包裹其實不會退貨無門,超商取貨付款可以到「超商客服信箱」客訴;宅配貨到付款則是找宅配公司客服退費。

另外,宅配單上寄件人若註明 「代寄、非賣家」就是高風險的境外包裹,找宅配單上寄件人退費,對方通常會說他們不是賣家,是「轉運站、集貨商、物流公司、報關行、第三方客服、代寄公司」來規避責任,一定要特別注意。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