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灣的公共廁所,一般都同時設有坐式馬桶和蹲式馬桶,民眾可以依照自己的習慣和需求選擇使用。不過未來公廁可能再也看不到「蹲式馬桶」了,環境部近日針對公廁衛生修正相關指引,宣布未來將推動「全坐式廁間」。
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 / 翻攝自The Hospital of Central Connecticut
根據媒體《東森新聞》、《ETtoday新聞雲》的報導,環境部27日邀集日本學者及我國專家與地方機關舉辦「台日廁所趨勢交流研討會」,共同針對公廁設計與管理發展趨勢進行研討,希望能持續為民眾打造潔淨、舒適、友善及永續的公共如廁環境。

圖片來源 / 翻攝自臉書 (環境部)
環境部在會中分享台灣公廁近年來升級推動成果,包括導入科學化診斷技術、乾式清掃法、智慧監控系統等,日本專家則分享災害廁所設置、日本高齡化因應等課題。而會中有專家指出,蹲式馬桶不僅如廁不便,且常會噴濺到一旁,加上只有濕式清潔,馬桶周圍及地板的大腸桿菌數是坐式的164倍,日本就因衛生等問題,1971年後興建的國宅全面淘汰蹲式馬桶。
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 / 翻攝自tsunagu Japan
因擔心坐式馬桶會有接觸、不衛生等問題,目前台灣蹲式馬桶仍比坐式馬桶多,且約有50%國人偏好使用蹲式廁所,其中女性佔多數。但考量國際趨勢及台灣邁入高齡化社會,環境部在今年5月已修正相關指引,目標將公廁全面改為坐式馬桶,並提供酒精、清潔液或馬桶坐墊紙,未來每座廁所最多只會有1間蹲式馬桶。
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 / 翻攝自Focus Washrooms
博愛座到底「誰能坐」這個議題在台灣經常引起爭議,甚至造成年輕世代與長者之間的隔閡日趨惡化,因此「廢除博愛座」的聲音在近幾年越來越多。立法院在23日就通過《身障權法》修正草案,正式將「博愛座」更名,並不再限定老弱婦孺為乘坐優先對象。
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 / 翻攝自Pinterest
根據媒體《東森新聞》、《自由時報》的報導,立法院在23日通過《身障權法》第53條修正草案初審,確定將「博愛座」更名「優先席」,並將原條文規範乘坐對象由「身心障礙者及老弱婦孺」修正為「身心障礙者或有其他實際需要者」。

圖片來源 / 翻攝自台中市政府交通局
待修法完成三讀後,交通部、衛福部會盡速配合修改,供各大眾運輸工具業者使用與宣導,目前交通部已研擬出統一圖示,後續會與衛福部訂定最終版本與推出各種宣導措施。

圖片來源 / 翻攝自wikimedia commons
至於「優先席」的占比,現行《身障權法》第53條規定未提供對號座之大眾運輸工具,設置之博愛座比率不得低於總座位數15%,「優先席」將維持15%占比,並適用公車、鐵路、高鐵、捷運等所有大眾運輸工具。

示意圖。圖片來源 / 翻攝自仙台市
(往下還有更多精彩文章!)